【編者語】
真武湯治療心力衰竭常為中醫(yī)應(yīng)用,且收到明顯療效。集中編發(fā)一些醫(yī)家的臨床應(yīng)用和體會分析,以供借鑒參考。同時,也會對附子在心臟疾病中的應(yīng)用有深入理解和了解。
真武湯加味治療心力衰竭26例療效觀察
吳清苓 山東臨清市松林中心衛(wèi)生院中醫(yī)科
真武湯是東漢仲景名方。近年來,筆者應(yīng)用真武湯加味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26例,并與單純常規(guī)治療組對照比較,療效突出,茲介紹如下。
1臨床資料
自2001年8月一2003年11月,筆者共治療住院病人62例,經(jīng)檢查均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(CHF),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,治療組31例中,男22例,女9例;年齡48~79歲,平均58.6歲;病程7~21天,平均11天;原發(fā)病:冠心病14例,肺心病15例,高血壓性心臟病2例;I~Ⅱ度左心衰竭22例,全心衰竭9例。對照組31例中,男24例,女7例;年齡51~81歲,平均59.2歲;病程6~20天,平均9.5天。原發(fā)?。汗谛牟?1例,肺心病6例,高心病4例;I~Ⅱ度左心衰竭16例,右心衰竭4例,全心衰竭11例。兩組資料具有可對比性(P>0.05)。
2治療方法
常規(guī)方法,應(yīng)用血管擴張劑,利尿劑,抗感染,降血壓藥。治療組,予真武湯加味,藥用:附子99,白術(shù)129,茯苓、芍藥各99,生姜69。浮腫甚,小便短少加黃芪、防己、桂枝;咳喘重加葶藶子、蘇子;舌質(zhì)青紫加丹參、紅花、川芎。水煎服,1日1劑,分早晚2次服。對照組只用常規(guī)方法。
3療效標(biāo)準(zhǔn)及結(jié)果
治療期間正確記錄癥狀,如呼吸困難、浮腫、肺部羅音、心電圖等。分別監(jiān)測動脈血壓、肺毛細(xì)血管楔嵌壓、房室壓、靜脈壓j血流量…。參照<中醫(yī)病證診斷療效標(biāo)準(zhǔn)>,顯效: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改變,完全消失;有效:臨床表現(xiàn)部分改變,而未完全消失;無效:l臨床表現(xiàn)經(jīng)治療無改變。兩組對比,治療組31例中,顯效26例,有效4例,無效1例,總有效率為97%。對照組31例中,顯效18例,有效4例,無效9例,總有效率為7l%。兩組相比較(P<0.05),治療組明顯優(yōu)于對照組。
4討論
真武湯出自(傷寒論>,84條“太陽病,發(fā)汗,汗出不解,其人仍發(fā)熱,心下悸,頭眩,身陰動,振振欲擗地者,真武湯主之。”316條“少陰病,二三日不已,至四五日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為有水氣,其人或咳,或小便利,或下利,或嘔者,真武湯主之。”【2】充血性心力衰竭,在足夠靜脈血回流時,心臟不能泵出足夠血液以身體需要,因為心臟負(fù)荷過重,心肌儲備力量耗竭,失其代償能力,而形成肺胃等臟器瘀血。以呼吸困難。氣喘,浮腫,腹水,肝腫大,咳嗽,咯痰,惡心,食欲不振等為主要表現(xiàn)。這類特征就是中醫(yī)學(xué)的“陽虛水泛”水氣上凌心肺一類疾患。真武湯溫陽利水。在臨證時,又加川芎、丹參、紅花活血祛瘀。藥理研究,證實川芎含川芎嗪,川芎嗪是一種鈣通道阻滯劑,缺氧時阻止鈣離子內(nèi)流而擴散血管,降低心臟負(fù)荷與肺動脈壓。黃芪、桂枝、防己、葶藶子、蘇子利水消腫,瀉肺平喘。諸藥相伍,溫陽益氣,活血利水。研究證明,溫陽益氣,活血利水能降低血管緊張素,從而逆轉(zhuǎn)心室重塑。這對于改善心功能具有決定性意義。真武湯加味可降低心力衰竭者血液黏度,防治滲出,糾正臟器瘀血,降低心臟負(fù)荷,降低肺動脈壓,從而緩解病情,促其康復(fù)?!?/p>
參考文獻:
[1】張子彬,鄭宗鍔.充血性心力衰竭[M].北京:科學(xué)技術(shù)出版社,1991.106
[1]湖北中醫(yī)學(xué)院.傷寒論選讀[M].上海:上??茖W(xué)技術(shù)出版社,】979.130
真武湯加味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0例療效 觀 察
祝永卿
河南商城縣上石橋醫(yī)院
觀察真武湯加味治療慢性心 力衰 竭的 臨床療效 。治 療組在西藥治療的基礎(chǔ) 上加用真 武湯加味治療 ;對照組 單用 西藥治療 。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癥狀 、體征變化 。
結(jié)果 :真武湯 加味治療 慢性心力 衰竭臨床 有較好療效 ,未見任何 副作 用 。 結(jié)論 :真武湯加味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理想藥物 之一 。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數(shù)心血 管病的 最終轉(zhuǎn) 歸 ,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。
筆者用真武湯加味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0例 ,療效顯著 ,報道如下 。
1 資料與方法
1. 1 病例選擇 2006年 5月 至 2008年 4 月 ,我院 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80例 ,門診 24例 ,住院 56例 ,均符 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(biāo)準(zhǔn) [ 1] ,心功能 分級標(biāo) 準(zhǔn)按美 國紐約 心臟病協(xié)會的分級標(biāo)準(zhǔn) ,并除外 甲亢性 心臟病 及其肝 腎功能 不全所致的心力衰竭。
1. 2 一般資料 隨機 分為 治療組 40 例 ,男 27 例 ,女 13例 ;年齡 40歲 ~79歲 ,平均 ( 63. 6 ±10. 2) 歲 ;病程 4 a~18 a,平均 16 a;心功能 Ⅱ 級8例, Ⅲ 級 20例 , Ⅳ 級 12例 ;其 中冠心病16例 ,風(fēng)濕性心臟病 9例 ,高血壓性心 臟病 8例 ,慢 性肺心病7例 。 對照組 40例 ,男 25例 ,女 15例 ;年齡 42歲 ~77歲 ,平均 ( 64. 1 ±10. 0)歲;病程 6 a~20 a,平均 15 a;心 功能 Ⅱ 級16例, Ⅲ 級 14例 , Ⅳ 級 10例 ;其 中冠 心病 13例 ,風(fēng)濕性心臟病 9例 ,高血壓性心臟病 10例 ,慢性 肺心 病 8例 。 兩 組病 例的性別構(gòu)成比 、平均年齡 、病程 、病情輕重 分布等比較 ,差異無統(tǒng)計學(xué)意義( P > 0. 05) ,具有可比性 。
1. 3 治療 方法 兩 組均積極 治療原發(fā) 病 、常 規(guī)抗感染 、糾正水電解質(zhì) 、酸堿平衡 及強心 、利尿 ,治療 組在此 基礎(chǔ)上 加用真武湯加味治療 ,藥物組成 :肉桂 10 g,制附片 15 g~18 g,白芍 、澤瀉各 10 g,白術(shù) 、茯苓各 20 g,生姜 6片 ,灸 甘草 10 g,黃芪5 ,丹參 3 ,半夏 ,氣虛嚴(yán)重者 加紅參 3 ,瘀血重者加三棱 、桃仁各 ,痰多咳喘者加桑皮 5 、蘇子 ,有腹瀉者去白芍加干姜 , 劑 水煎服 ,分 3次服用 。
0 g 0 g 10 g 0 g
12 g 1 g 12 g
12 g 1 /d
1.4 觀察指標(biāo) 治療 2周后根據(jù) 心衰癥狀 及體征變 化作比較 。 顯 效:治療后心衰癥狀和體征消失 ,心功能正?;蛱岣?Ⅱ級以上;有效:癥狀和體 征 大部分 消 失或減 輕 ,心 功能 提高 I級 以上 ;無效 :病 情惡化或死亡 。
1. 5 統(tǒng)計學(xué)方法 本組病例計 量資料 用均數(shù) ± 標(biāo)準(zhǔn) 差 (?x ±s)表示 ,進行 t檢驗 ;計 數(shù) 資料采 用 四格表 確 切概率 法 χ 2 檢驗 。
2 結(jié)果
治 療組總有效 率為 87. 5%( 35 /40) ,對照組總 有效 率為70. 0% ( 28 /40) ,兩組比 較差異 有統(tǒng) 計學(xué)意 義 ( P < 0. 05) ,見表 1。 兩組均未見 明顯 毒副作 用 。 治 療前后 檢 驗血常規(guī) 、尿常 規(guī) 、肝腎功兩組無明顯差異 。
表 1 兩組療效比較 (例 )組別 例數(shù) 顯效 有效 無效 死亡總有效率(% )
治療組 40 31 44 1 87. 5
對照組 40 1810 10 2 70. 0
3 討論
心 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導(dǎo)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綜合征 ,臨床表現(xiàn)為心肌的舒縮功能不全 ,心臟的泵血功能明顯障礙 。 慢 性心 力衰 竭是一個緩慢的發(fā) 展過程 ,一般均有代 償性心臟擴 大或 肥厚 ,以及失代償機制參與 ,其病理改變是不可逆轉(zhuǎn) 的 ,預(yù)后較差 ,患者生活質(zhì) 量逐漸 下降 ,因此改 善心功 能尤為 重要 。 慢 性心 力衰竭在中醫(yī)屬“ 心悸 ” 、 “ 喘 證 ” 、“ 水腫 ” 等范疇 ,初期多屬心氣虛,進一步發(fā)展 為心腎 陽虛 ,陽虛則不能鼓 動血 脈 ,化氣行水,而致水濕內(nèi)停,停滯日久則化瘀,生痰而致心悸、咳喘 、水腫 ,此為本病的主要病機。 故本病 本虛 標(biāo)實 ,治宜標(biāo)本兼治為原則,益氣溫陽治其 本 ,行氣、活血 、利 水 、化痰治其標(biāo) 。 方中真武湯溫 陽化氣 行水 ,黃芪 、黨參 益氣 溫陽 ,丹參 、桃仁 、三棱活血 ,澤瀉 、茯苓利水 。 半夏 、蘇子 、桑白皮化痰行水 ,使陽氣生 ,水濕 、痰 、瘀去 ,則咳 喘腫 脹消 。 本 文應(yīng)用真武湯加味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總有效 率為 87. 5% ,明顯優(yōu) 于對 照組 ( P < 0. 05) ,因 此真武 湯加 味是 治療慢 性心 力衰竭 的理 想藥物之一。
參考文獻 :
[ 1 ] 葉任高. 內(nèi)科學(xué) [M ]. 第 5 版. 北京 : 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 , 2002:1592163.
真武湯加味治療心腎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3O例
姚 麗莉 ,彭筱 平
湖南中醫(yī)藥高等專科學(xué)校 附屬第一醫(yī)院
觀察真 武湯加味 對心 腎陽虛型慢 性心 力衰竭 患者的臨床 療效。
將60例慢性心力 衰竭 患者隨機分 為常規(guī)組(對照組)30例和真武湯加味組(治療組)30例。觀察兩組在治療1月后臨床癥狀、超聲心動圖等改善情況。結(jié)果: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3.3%,對照組為73-3%,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(tǒng)計 學(xué)意義(P<0.05 )結(jié)論 :真武 湯加味治療心腎陽虛型慢性 心力衰竭 療效優(yōu) 于常規(guī) 治療。
心力衰竭是一種復(fù)雜的臨床癥候群 ,是各種心臟病的嚴(yán)重階段,其發(fā)病率高 ,5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仿 。筆者根據(jù)中醫(yī)辨證論治采用湯劑真武湯加味治療該病心腎陽虛型 ,取得了一定療效,現(xiàn)報告如
下 。
1 資 料與方 法
1.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住院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 ,按 隨機數(shù)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 ,治療組3O例 ,其中男20例 ,女10例,年齡37— 85歲 ,平均6l歲;對照組30例,其中男 l5例 ,女15例,年齡4O一 83歲 ,平均61.53 。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(tǒng)計學(xué)意義( 0.05 ) ,具有可比性 。
1.2 診斷標(biāo) 準(zhǔn) (1)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(biāo)準(zhǔn) :參照2007年 中華醫(yī)學(xué)會心血管病分會擬定的《 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》l】】 。(2) 中醫(yī)診斷標(biāo)準(zhǔn):參照“ 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(dǎo)原則”之心腎陽虛證的診斷標(biāo)準(zhǔn)【 2l。
1.3 病例入選標(biāo)準(zhǔn) 符合慢性心力衰竭 的診斷標(biāo)準(zhǔn),病因為冠心病 ,符合 中醫(yī)心腎陽虛證的辨證標(biāo)準(zhǔn);心功能 (N Y H A ) 11 一IV 級 ,左室射血分?jǐn)?shù) (LV EF ) 在40%以下;患者及家屬要求積極治療 ,并簽署知情同意書。
1.4 排除標(biāo)準(zhǔn) 合并心源性休克 、嚴(yán)重心律失?;颊?;妊娠或uj ~gL期婦女 ,過敏體質(zhì)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均不 宜入選。
1.5 治療方法 (1) 常規(guī)治 療 :兩組 常規(guī) 治療心力衰竭 。采取低 鹽 、低脂飲食 ,休息 ,治療體位 ,吸氧,預(yù)防并發(fā)癥等一般治療措施。(2 )對照組 :予阿司匹林 (拜耳制藥 ,批號 :08060005 )0.1 g/ 次 ,1次/ d ;依
那普利(上海現(xiàn)代制藥 ,批號:080604)5 m g/ 次 ,3次/ d;速尿(中山三才制藥,批號 :080601)20 m g/ ~ , ,1次/ 2 d;安體舒通(浙江亞太制藥,批號:080604 ) 20 m g/ 次,1;倍他樂克(阿斯利康制藥 ,批號 :0806009)6.25—12.5 r a g/ 次,2次/ d。(3)治療組 :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(chǔ)上 口服真武湯加 味。處方 :熟附子6 g ,茯苓9 g,白芍9 g,白術(shù)6 g ,生姜 9 g,陳皮9g ,澤瀉9 g,豬苓6 go用法:武火煮沸,文火煎煮30 r a in ,煎2次取汁200 m L ,分早 、晚兩次溫服。所有中藥均為湖南中醫(yī)藥高等專科學(xué)校第一附屬醫(yī)院中藥房提供 ,均為同一產(chǎn)地 、同一批次藥材,并 由煎藥室專人按同一標(biāo)準(zhǔn)電煎而制成湯藥 。以14 d為1療程,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。
1.6 療效標(biāo)準(zhǔn) 參照“ 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(dǎo)原則”12]中的判定標(biāo)準(zhǔn)。顯效:水腫、肝大 、氣喘消失 ,心功能改善2級 ;有效 :臨床癥狀與體征好轉(zhuǎn),心功能改善l級 ;無效 :心功能無改善或死亡。
1.7 統(tǒng)計學(xué)方法 計量資料 以均數(shù)± 標(biāo)準(zhǔn)差 ( ± s)表示 ,治療前后及組 間比較采用t檢驗 ,計數(shù)資料采用x 檢驗 。
2 結(jié)果
2.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 1表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[ 例 (%)]注 :兩組 總 有效 率 比 較P <O.05,治 療 組 高 于對照 組 。2-2 兩組治療前后超聲心動 圖各項指標(biāo) 比較 見表2。表 2 兩 組治 療 前 后超 聲 心 動 圖 各 項 指標(biāo) 比較注:與治療前 比較 ,治療后兩組CO 、CI、LV E F 、FS差異有統(tǒng)計學(xué)意義(P<0.05),LV ED D .~ 異無統(tǒng)計學(xué)意 義(P>0.05 ) 。
3 討論
慢性心力衰竭屬 中醫(yī)“ 水腫 ”等范疇 ,中醫(yī)認(rèn)為該病病位在心,與肺 、脾 、腎密切相關(guān)?;静C是久病及腎,腎陽虛衰 ,火不暖土 ,則脾陽也虛 ,土不制水 ,飲溢肌膚而為腫 ,水飲凌肺 ,肺氣不降,失其宣降通調(diào)之功能,而加重水腫 ,可見腎陽虛衰是慢性心力衰竭發(fā)生的主要病機。治療上不僅要溫 腎助陽以治腎陽虛衰之本 ,更要化氣行水截斷津液積聚這一慢性心力衰竭發(fā)生發(fā)展過程 中的病理中心環(huán)節(jié) ,才能扭轉(zhuǎn)病勢?!?醫(yī)宗金鑒》云 :“ 真武者 ,北方司水之神 ,以之名湯者 ,賴以鎮(zhèn)水之義也 ?!薄?漢方精義》亦云:“ 名真武者 ,全在鎮(zhèn)定坎水 ,以潛其龍也,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 ,主水者腎也 ;腎為 胃關(guān) ,聚水而從其類者;倘 腎中無陽,則脾之樞機雖運 ,而腎之關(guān)門不開 ,水雖欲行 ,孰 為之主?放水無主制 ,泛溢妄行而有是證也 ?!?/p>
本方中君藥附子大辛大熱,溫壯 腎中陽氣 ,使腎陽虛衰得復(fù)、氣化得行 ,水為陰邪,“ 陰得陽助則化”,此即“ 壯元陽以消陰翳”。白術(shù)甘苦而溫 ,燥濕健脾 ,健脾利水 ,頗合“ 脾喜燥惡濕”之性 。茯苓淡能利竅 ,甘以助陽,除濕之圣藥也 ,味甘平補陽,益脾逐水 ,生津?qū)?,共為臣藥。生姜辛而微溫 ,走而不守,宣肺溫胃,助附子行散溢于肌表之濕 ,為佐藥 。亦佐以芍藥酸斂 ,加于制水 、主水藥中 ,一以瀉水 ,使子盜母虛 ,得免妄行之患 ;一 以斂陽,使歸根于陰,更無飛越之虞。另加陳皮 、澤瀉 、豬苓行水 ,共奏溫 陽利水之奇效。研究證明附子含有消旋去甲烏頭堿 ,為其強心成分,具有較強的正性肌力作用 ,可明顯增強心肌收縮力,使冠脈血流增加,周圍血管阻力下降,用于治療緩慢型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缺血效果顯著 。此外 ,白術(shù)煎劑和流浸膏灌 胃或靜脈注射于大鼠、兔 、狗等動物均能呈現(xiàn) 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 。能促進電解質(zhì) 、尤其是鈉排出[ 41。
總之 ,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療法能夠全面地改善心力衰竭的病理過程,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恢復(fù) ,提高患者的生活質(zhì)量 ,同時可避免或減少西藥毒副作用。
參 考文 獻
[1]中華醫(yī)學(xué)會心血 管病分會 ,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[ JJ.中華心血管病雜志,2007,35(12 ):】076— 1079
[ 2】 鄭筱萸.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(dǎo)原~.J l[ S1.北京:中國醫(yī)藥科技 出版社,2002:78— 84
[3】 孟昭陽,林慧娟.治療心力衰竭臨床經(jīng)驗[ J】 .山東中醫(yī)雜志,2004 ,23(3):178
I4】 白明學(xué) .白術(shù) 的現(xiàn)代藥 理研究 與臨床新用【 J1.中國中醫(yī)藥現(xiàn)代遠(yuǎn)程教育,2008,6(6 ):609— 610
真武湯加減治療慢性心力衰竭 148 例
胡燕 靈
2007 年 3 月~2010 年 2 月 ,筆者 應(yīng)用 真武 湯加 味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148 例 ,效果較為滿意,現(xiàn)報道如下 。
1 資料與方 法
1.1 一般資料 148 例中,男 92 例,女 56 例;年齡最大 84 歲 ,最小 36 歲 ,平均51.6 歲 ,病 程 最長 15 年 ,最短 6 個 月 ,平 均 2.8 年,冠心 病心 律失常 62 例 ,心臟 瓣膜 病 36 例 ,肺原性心 臟病 34 例 ,心肌病 16 例 。
1.2 治療方 法 真武 湯 藥物 組成 :炮 附 子 8 ~lOg, 白術(shù) l0 ~20g ,茯苓 10 ~20g ,芍藥 20 ~30g,甘草 3 ~6g。氣虛明顯者加黨參 15—30g,炙甘草 l0 ~15g;血瘀 明顯 者加當(dāng)歸 15g,桃 仁 10g,紅 花 10g;陰虛 明顯 者 加沙參 10 ~15g,麥冬 10 ~15g;腎虛明顯者加淫仙藿 10 ~15g ,肉蓯 蓉 10 ~15g ;肺 原 性 心 臟病 喘促 、咳嗽 、 吐痰明顯者 加川貝母 10g,杏 仁 lOg。 上藥 加 水 適量 ,浸泡1h 后 ,文火 煎 煮 1h ,取 汁 ;再 加 水 煎 煮 30m in ,兩 次 所取 藥汁混 合后早 晚分 服 ,每 日 1 劑,10 天為 一療 程 。
2 結(jié)果
2.1 療效標(biāo)準(zhǔn)顯效: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,心功能 明顯好轉(zhuǎn) ,心臟超聲示 :EF > 50% ,能進行正常工作和生活 ;有效:臨床癥狀 明顯改善 ,心功能有所好轉(zhuǎn),心臟超聲 :EF 在 50%左右;無效 :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 ,心臟
超聲 示 :E F 無變 化 。3.2 治療效果 148 例 中顯效 52 例 ,顯效率33.8% ;有效 89 例 ,有效率 62.5% ;無效 7 例,無 效率 3.6%。有效 率 為 96.3% 。
3 討 論
慢性 心力 衰竭 屬于 中 醫(yī)學(xué)的“ 驚 悸 ”、“ 怔忡 ”、“ 水腫”、“ 喘咳”、“ 痰飲證”等范疇。 其主要病機是心 、肺 、脾、腎等臟 同病 ,尤 以心腎 陽虛 為主 ]。慢性 心衰 晚期,雙下肢水腫甚則胸水 、腹水、全身水腫 ,少尿 。 心力衰竭的水腫是陽氣虛衰不 能化水 ,由此 可見通 陽利水的重要性。 “ 善補陽者 ,必于陰 中求陽,則 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”,方選真武湯 ,其中首推炮附子,宣通 陽氣 、利 水 、平 降 逆氣 、活 血 。 白術(shù) ,健 脾 利水 。 茯苓 利水 而不傷陰。 芍藥能利水 ,《 本草經(jīng)》有記載 。
在 臨床 實踐 中 ,筆者 發(fā)現(xiàn),用 本方 治療 的慢性 心力衰竭的晚期患者 ,合用強心利尿西藥治療 ,心功能改善更 明顯 ,胸 悶 、水 腫諸 癥狀 消失 更 快 ,作 用穩(wěn) 定 而持 久,生活質(zhì)量更好 ,并可以間斷用藥。
參考文獻
[1]吳煥林 ,劉澤銀 .鄧鐵 濤教授從 脾論 治正衰 舉隅 [J ] .河 南 中醫(yī) ,2005 ,25 (8 ) :15 -16.
真武湯加減方治療慢性心力衰竭35例
臨床觀察
劉 莉 蘭
(湖南省藍(lán)山縣 中醫(yī)院, )
觀察真武湯加 減方結(jié)合 常規(guī) 西藥治療慢性 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。方法 將 7O 例慢性心衰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 35 例、對 照組 35 例 。對照組 予常規(guī) 西藥治療 ,治 療組在對 照組基礎(chǔ)上加服真 武湯加減方。 結(jié)果
(1)心 衰療效比較 ,治療組 總有效率為 88.57%,對照組 為65.71%,治療組明顯優(yōu) 于對照組(P (o.01 ) ;(2) 心功 能療效 比較 ,治 療 組 總 有 效 率 為 8O.0o%,對 照組 為 60.00%,治 療 組 優(yōu) 于對 照 組 (P <0.05) ;(3) 中醫(yī)證 候 療 效 比 較 ,治 療組 總有 效率為 94 .29%,對照組為 65.71%,治療組明顯優(yōu)于對照組(P <o.0 1) 。 結(jié)論 真武湯加減方結(jié)合常規(guī)西藥治療慢性心 衰療效優(yōu)予常規(guī) 西藥治療 ,值得臨床推廣運用。慢性心力衰竭(C H F )是大多數(shù)心血管疾病 的嚴(yán)重 階段 .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。 相當(dāng)于中醫(yī)學(xué)“ 心悸”、“ 怔忡”、“ 水腫”、“ 喘癥”、“ 胸痹”等范疇 ,臨床上主要癥狀有呼吸困難、氣短 、水腫、紫紺 、疲倦乏力 、小便不利等 ,不僅發(fā)病率高,其死亡率也極高 ,5 年生存率遠(yuǎn)不及惡性 腫瘤It]。
筆者 臨證予 真武 湯加減 方治 療慢 性心 力衰 竭35 例 ?,F(xiàn)總 結(jié)報道 如下 。
1 資料與方法
1.1 臨床資料
兩 組 7O 例 均為 本 院 2004 年 l0 月 至 2009 年 8 月 內(nèi)科住 院病人 ,年 齡均在 50 歲 以上 。治療組 35 例 ,男 19 例 ,女 l6 例;病程 (3.32+ 1.11)年;年齡 (62.1~5.9)歲 ;心功 能 Ⅳ級 l8 例, Ⅲ級 l4 例 , Ⅱ級 3 例。對照組 35 例,男 l9 例,女l6 例 ;病 程 (3.41~ 1.14 )年 ;年齡 (62.7~ 6.1)歲 ;心功 能 Ⅳ級l7 例 ,Ⅲ級 15 例, Ⅱ級 3 例。 兩組在性別、年齡、病程和心功 能分 級上差 異無 統(tǒng)計 學(xué)意義 (P >0.05 ) ,具 有 可 比性 。
1.2 診斷標(biāo) 準(zhǔn)
西 醫(yī)診斷標(biāo) 準(zhǔn)t 21:參照 修改 后 的 Fram ingham 心 力 衰竭診 斷 標(biāo) 準(zhǔn)及 美 國紐約 心 臟病 學(xué) 會(N Y H A )心 功 能 分 級標(biāo)準(zhǔn)制定 。
中醫(yī) 證候 診 斷標(biāo) 準(zhǔn) [ 3179-a0:參 照《 中藥 新藥 治 療 心 力 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(dǎo)原則》擬定 。 痰飲阻肺證 :主癥為心悸氣 急, 咳嗽 喘 促 ,不 能 平 臥 ,咯 白痰 或 痰 黃 黏 稠 ,胸 脘 痞悶。 次癥 為 頭暈 目眩 ,尿少 浮腫 或伴痰 鳴 ,或 發(fā)熱 口渴 。 舌淡暗或絳 紫 ,苔 白膩或 黃膩 ,脈 弦滑或 滑數(shù) 。
1.3 治療方法
采 用 最 新 的 《 慢 性 充血 性 心 力 衰 竭治 療 建 議 》囡 推 薦的方法進行治療 :常規(guī)休息、限鹽 、吸氧 、擴張血管、抗凝、強心 、利尿 、選 擇使 用 血管 緊 張素轉(zhuǎn) 換酶 抑制 劑 及 13 受體阻滯劑等綜合治療。 對照組單純給予上述治療 。 治療組在上述 治療 基礎(chǔ) 上 加用 自擬 真 武 湯加減 方 。 基 本 方為 制 附子 10 g ,茯苓 1O g ,赤芍10 g ,白術(shù) 1O g ,生姜 1O g ,桂枝8 g,黃芪 4o g,豬苓 12 g,炙甘草 6 g。加減 :呼吸氣促、咳喘甚者 加 葶藶 子 15 g ,枳 殼 10 g;瘀 血甚 者加 丹 參 20 g,益母草 15 g ,川芎 10 g;雙下肢 浮腫甚者加車前子 15 g,澤瀉 10 g;痰濕甚者加陳皮 lO g ,竹茹 15 g。 上藥加清水300 m L ,浸泡 30 m ln ,武火煮沸后以文火煎 30 m in ,得藥汁約 120 m L ,待藥汁微溫后徐徐飲下,藥渣復(fù)煎,復(fù)加清水 300 m L ,煎法如上 ,每 日 1 劑,分早、晚溫服 ,連服 4 周為 1 個療 程 。1.4 療 效標(biāo) 準(zhǔn)
參 照《 中藥新藥臨床研 究指導(dǎo)原則》中“ 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 的臨床研究指導(dǎo)原則”制定 。
1.4.1 心衰療效評定 采用 Lee 氏心衰計分法療效判定標(biāo)準(zhǔn) ①顯效 :治療后積分減少 ≥75%;②有效:治療后積分減少 50% 75%;③ 無效:治療后積 分減少<50%;④加重 :治療 后積 分 大于治療前 積分 。
1.4~2 心功能療效判定(NYH A 分級方法 ) ①顯效 :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 2 級 以上 ;②有效 :心功能提高1級 ,但不及 2 級 ;③ 無效 :心功能提高不足 1級 ;④惡化 :心 功能 惡化 1 級或 1 級 以上 。
1.4.3 中醫(yī)證 候療 效 判定 中 醫(yī)證候 分 為無 、輕 、中 、重 4級計分,主癥分別計 0、2、4 、6 分,次癥計 0、l、2、3 分。①顯效 :癥狀完全或基本消失。治療后證候積分減少 ≥70%;②有效 :治療后證侯積分減少 30%,<7O%;③無效:治療后證候積分減少<3O%:④加重 :治療后積分較治療前增加。
1.5 統(tǒng)計學(xué)分析
計 量 資 料 以 “蜘 ”表 示 ,采 用 t 檢驗 ;療 效 比 較 采 用R adit分 析 。 P<0.05 為差 異有 統(tǒng)計 學(xué)意 義 。
2 結(jié) 果
2.1 心衰療效 比較
治 療 后 治 療 組 總 有效 率 為 88.57% 。 對 照 組 為65.7 1%。 兩 組 比較 ,治 療 組療 效 優(yōu) 于對 照 組 (P <O.0 1) 。 見表1。
表 1 兩 組 心 衰 療 效 比較 (例)
注: 與對 照組 比較 (0.0 1 。
2-2心功 能療 效 比較治 療 后治 療 組 總 有 效 率 為 80.oo% , 對 照 組 為60.00%。 兩 組 比較 ,治療 組療 效優(yōu) 于 對 照組 (P<0 .05 ) 。 見表2 。
表 2 兩 組 心 功 能 療 效 比較 (例 )
注 :與對照組 比較 :O.05 。
2-3中醫(yī)證候 療效 比較
治療 后 治 療 組 總 有效 率 為 94.29 %。 對 照組 為65.71%。兩組療效比較 ,治療組療效優(yōu)于對照組(P<O.01)。
見表 3 。
衷 3 兩組中醫(yī)證候療效比較 (例)
注:與對照組比較 <0.0 1。
3 討 論
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發(fā)展中的一個病理過程 , 是各種心血 管疾病 的最終 歸宿 ,病 程長 ,病情纏綿 。 其病 機 為 陽虛水 泛 ,以心 氣 (陽 )不 足為本 ,水 濕痰瘀為標(biāo)[ 41。 其病位在心,涉及肝、肺、脾 、腎四臟 ,屬于本虛標(biāo)實 。 按虛 實主次 緩急 ,兼顧同治 ,一 以益 氣溫 陽行水 ,二 以化痰祛瘀以利血脈。 故其治則 以益氣溫陽、祛痰利水化瘀為法 。
真武 湯原 方 出 自《 傷寒 論》,有溫 陽利水 之用 ,一 治太陽病汗后 陽虛 ,二治少 陰病 陽虛水泛 ,其組方為“ 茯苓 、芍藥、生姜各三兩、白術(shù)二兩、附子一枚,炮 ,去皮 ,破八片”。
自擬 真武 湯加 減方 中 附子 助心 陽 以通 脈 ,中溫脾 陽 ,下補腎陽 以溫 腎散 寒 ;桂 枝溫 化水 濕 ,溫 心 陽 ,通 心脈 ;茯 苓 、自術(shù) 、豬苓 健脾利水 ,通調(diào)水道 ,使水液得下 ,痰濕得祛 ;重用 黃 芪 健脾 益 氣溫 陽 ,補 氣以助 陽復(fù) ,益 肺 利 水 ,達(dá) 到氣行 則血 行 之效 ;赤 芍具 有 活血 化瘀 通 脈 、利 小便 以助行水 消腫 之 功 ;生 姜 溫 陽利 水 ;炙甘 草 具有 調(diào) 和 諸 藥 之性 ,同時 隨證 加減 。 全 方共 取 補益 心氣 、溫 養(yǎng) 心 陽 ,兼 顧 活血化瘀 、利 水 除痰 、寬胸 通脈 之功。
研究表明,黃芪具有 明顯的正性肌力作用,針對心肌磷酸二 酯 酶 的活性 有 明顯抑 制 ,能增強 心肌 收 縮力 ,且 具有明顯的利尿效果 ,改善和保護 腎臟功能圈。因而能增加心肌供血 ,改善心功能,提高心衰患者的心排量和心臟指數(shù)【司 。 附子能增加心肌收縮力 ,降低外周阻力,增加冠狀動脈供血量,但無 1 3 受體興奮劑的毒性1 71,且經(jīng)炮制后毒性大大減低,而強心作用并未隨之減輕。 因而具有明顯的強心、利尿 、抗炎、止痛作用 。 同時 .真武湯可明顯提高實驗造模心力 衰竭犬 和 家兔 心 肌 收縮力 。 改善犬 和 家兔 心力衰竭 的缺血 情 況 。并 能增 加尿 量嘲。 本研 究結(jié) 果表 明 真武湯加減方對心衰患者療效較好。 能明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臨床癥狀 。值得 臨床推廣運用。
參考 文獻 :
【 1】 侯應(yīng)龍 ,杜 日映.現(xiàn)代心力衰竭診 斷治療學(xué)【 hq.北京 :人 民軍醫(yī)出版社。19 97 :1.
【 2】 中華醫(yī)學(xué)會心血管分會.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療的建議 中華心血管雜志 ,2002 ,30 (1) :7 ,21.
【 3】 中華人 民共和 國衛(wèi) 生部. 中藥 新藥l 臨床研究 指導(dǎo)原則[ S】 .北京 :中國醫(yī)藥科技出版 社,2002.
[ 4】 宋耀鴻.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醫(yī)藥治法探討叨.江蘇中醫(yī)藥,2003 ,24
(10):4— 5.
【 5】 王浴生 ,鄧文龍 ,薛 春生 ,等.中藥藥理與應(yīng)用【 M 】 . 北京:人 民衛(wèi)生出版社 。199 8 :760 -761.
【 6】 朱伯 卿,戴瑞鴻 ,龔 志銘 ,等.黃芪注射液對心臟 正性 肌力作 用的研究【J】.上海中醫(yī)藥 雜志,1987 ,(1) :47.
【 7】 宗武 蘭. 溫 陽瀉肺方治療難 治性 心衰 42 例小結(jié) 叨. 甘肅中醫(yī) .20o3 。17 (3 ) :9,
【 8】 王均寧.真武湯對 心血管 的藥理作用及組方研究咖.山東 中醫(yī)學(xué) 院
學(xué)報 ,1992 ,16( 5) :37 .
真武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52例
臨 床 分 析
賈滿倉
鄭州市中心 醫(yī)院
探討真武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。
選擇 52 例慢性心力衰竭 (CH F ) 患者作為治療組, 52例 CHF 患者為對照組。 治療組在西醫(yī)基礎(chǔ)上配合真武湯治療。
結(jié)果: 治療組總有效率 94.2%, 其治療效果明顯優(yōu)于對照組。 治療組 52 例患者在服用真武湯治療期間均未發(fā)生明顯不良反應(yīng)。 結(jié)論: 真武湯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。
筆者 2008 年 2 月~ 2011 年 2 月采用真武湯加昧治療慢性
心力衰竭 52 例 , 療效滿意 , 現(xiàn)報告如下 。
1 對象與方法
I.I 一般資料
本研究共選擇我 院診治 的慢性心力衰竭 的 104 例患者 , 排除糖尿病、 嚴(yán)重肝 腎功 能不 全及妊娠或哺 乳期婦女。 其 中男 7O例, 女 34 例。 年齡 45~ 80 歲, 平均 (70.5±13.2 ) 歲,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(biāo)準(zhǔn)【 , 中醫(yī)證候均符合 《 中藥新藥 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(dǎo)原則》 中的標(biāo)準(zhǔn)[ 3】?;A(chǔ)疾?。?冠心病 56 例, 慢性肺心病 23 例, 風(fēng)濕性心臟病 5 例, 高血壓性心臟病 19 例 , 心肌病 l 例 。 心功 能分 級 N Y H A 分級 : II級 16例, III級 31 例, Ⅳ級 5 例。 臨床表現(xiàn): 心悸、 氣短、 強迫體位、 疲乏無力、 納差、 下肢及全身水腫、 口唇發(fā)紺、 舌質(zhì)紫暗或淡暗 、 舌 體胖大或有齒 痕、 脘痞腹脹 、 脈細(xì)數(shù)無力或結(jié)代 。
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 52 例。兩組患者年齡、性別、 病程、 病因、 心功能分級無顯著差異 。
1.2 治療方法
兩組病例均給予臥床休息 、低 鹽飲 食、吸氧 , 控制原發(fā)病 、抗感染、 擴張血管、 強心、 利尿等治療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(chǔ)上配合真武湯治療。 基礎(chǔ)方組成, 制附子 12g, 茯苓lOg ,白術(shù) 10g, 生姜 10g, 白芍 10g, 豬苓 10g, 桂枝 6g,炙甘草6g。 隨癥加減治療: 心氣虛者可加用黃精 15g, 黃芪 30g: 瘀血甚者 可加用丹 參 15 g , 益母草 10g, 川芎 lOg; 雙下肢水腫甚者可加用車前子 15g , 澤瀉 lOg : 喘重者可加用葶藶子 15g;咳嗽者可加用五味子 5g 。上述藥物水煎后取汁 口服,每 目一劑,分兩次服用 。 兩組均是治療 15 天為 1 個療程 , 連 續(xù)治療 2 個療程后評價臨床療效。
1.3 觀察指標(biāo)
?、儆^察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體征的: ②治療前后均行心臟彩超檢查, 觀察心功能有關(guān)參數(shù)變化: ③觀察治療前后血、尿、大便常規(guī)和腎功能變化。
1.4 療效評價標(biāo)準(zhǔn)
根據(jù) 美國心臟 病協(xié)會制 訂的 N Y H A 分級標(biāo)準(zhǔn)評定療效。顯效: 治療結(jié)束后患者臨床癥狀、 體征及各項輔助檢查明顯改善, 心力衰竭完全緩解或基本得到控制, 心功能進步II級以上或心功能達(dá)到I 級; 有效: 治療結(jié)束后患者的臨床癥狀、 體征及各項輔助檢查有改善, 心力衰竭有緩解, 心功能進步 I級但未達(dá) 到 I級心功能 ; 無效 : 治療結(jié)束后患者的臨床 癥狀、 體征及各項輔 助檢 查無 改善或加 重, 心功能無改善或加重 , 或死亡l4】
。 總有效率= 顯效率+ 有效率。
1.5 統(tǒng)計學(xué)方法
用 SP SS11.0軟件分析, 均數(shù)比較采用 t檢驗。 用秩和檢驗比較 兩組療 效。
2 結(jié) 果
2.1 療效比較
治療組總有效率 94.2%, 對 照組總有效率 82.7%,治療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(yōu) 于對照組 ( 0.05) 。 見表 1。
表 1 臨床療效 比較 (例數(shù), %)
2.2 心臟超聲心功能比較
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心臟超聲心功能心臟射血分?jǐn)?shù) (LV E F )、每搏輸出量 (sv ) 差異無統(tǒng)計學(xué)意義 (P> 0.05) 。 治療后治療組 的 LV E F 及 SV 顯著高于對照組 ( l <0.05) 。
表 2 治療前后心臟超聲心功能對比
2-3不 良反應(yīng)
治療前后所有病例治療前后血、尿、 大便常規(guī), 。 腎功能,均無異 常變化,無其它不 良反應(yīng) 。
3 討 論
中醫(yī)認(rèn)為慢性心力衰竭的發(fā)病為陽虛水停, 痰飲淤血, 應(yīng)屬 喘證 、 水腫 、 痰飲、 心悸等范 疇。 因此中醫(yī)治療慢性心力衰竭 , 關(guān)鍵在于活血化瘀 , 益氣溫陽, 以治療心 、 脾 、 腎陽虛為主 , 治療痰飲瘀血 為輔。 本研究治療組在西 醫(yī)治療的基礎(chǔ)上 ,加用真武湯治療。真武湯具有溫陽利水, 活血化瘀的作用, 對提高心肌收縮力有顯著的作用, 可擴張周圍血管, 降低外周阻力, 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 改善心肌供血, 恢復(fù)心肌細(xì)胞功能。
方中的制附子大辛大熱, 是為君藥, 可溫陽行水, 兼暖脾土而行水濕。茯苓性味肝甘淡, 滲濕利水, 健脾寧心。 白術(shù)可健脾利水。生姜性味溫辛, 可溫肺止 咳, 解表去毒 。 桂枝 、 白芍可溫通心脈 。 豬苓 可清熱 除濕 ,行竅利水 。 炙甘草可補脾和 胃, 益氣復(fù)脈。 在此基礎(chǔ)上, 對有心氣虛的患者加用黃精、 黃芪, 可達(dá)到補脾益氣、活血化瘀、溫陽養(yǎng)陰之功效。對瘀血甚者加用丹參、益母草、川芎以活血行氣, 養(yǎng)血安神。 兼顧標(biāo)本。 對于雙下肢水腫嚴(yán)重 的患者加用車前子 、 澤瀉 以滲濕利尿 。 對喘重者 加用葶藶子瀉肺行水 , 對肺虛 咳嗽的患者加用五味子 以益 氣養(yǎng)陰 ,收斂肺氣。 諸藥合用, 與西醫(yī)強心、 利尿、 擴血管的作用相輔相成 , 既發(fā)揮各藥物利 尿強心作用 , 又可緩解 患者臨床癥狀 。與單純西醫(yī)治療組相比, 總有效率較高 , LV EF 及 SV 得到顯著升高。
綜上所述, 真武湯加味治療慢性心力衰竭, 可化瘀行水,強心利尿 , 提 高慢 性心 力衰竭 患者 的治療效果。
參考文獻:
[1]陳勇.加味真武湯治療慢性 tl,衰 50 例臨床觀察[ J].光明中醫(yī),2006,2 1( 7):34
[2]葉任高主編.內(nèi)科學(xué),第 5 版[ M ].北京: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, 2002:159— 163
【 3]中華人民共和國衛(wèi)生部沖 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(dǎo)原則【 s].北京:中國醫(yī)藥科技出版社,2002
[4]陳曉峰,沈維增,謝崢偉.真武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5 例[ J].現(xiàn)代醫(yī)院,2007,7( 8):82
[5]何學(xué)春.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38 例小結(jié)【 J].中醫(yī)藥導(dǎo)報,20O5,U ( :7— 8
[6]魏靜.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治療肺心病心衰 283 例療效觀 察[ J1.山東醫(yī)藥,2003,
43(19):58
評論列表